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东津崛起一座城

襄阳日报  2016-01-26 09:07

[摘要] 1月25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记者站在浩然河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上,河畔美景尽收眼底,碧水映城,慢跑绿道在树林中蜿蜒,好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生活,因城市更美好;城市,因梦想而伟大。东津新区,承载着襄阳人的梦想,连接着襄阳人的未来。

东津崛起一座城

1月25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记者站在浩然河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上,河畔美景尽收眼底,碧水映城,慢跑绿道在树林中蜿蜒,好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站在争创新区的新起点,东津新区建设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基础先行——搭建发展新平台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书声,标准化操场上同学们在愉快地玩耍……2015年秋,襄阳实验小学东津校区正式开学,400余名师生在这座占地33000余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校园开始新学年的学习。

驱车行驶在东津新区核心区,“十大公共工程”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陆续投入使用,“15生活圈”雏形初现,新区作为区域性行政服务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的布局基本完成。

住有所居。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新市民公寓建设全面收尾,批约6095套房屋交付使用。

病有所医。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及老年康复医学为一体的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今年3月将试运营。

学有所教。襄阳三中5栋教学楼全部封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襄阳技师学院一期已投入使用。

作为展示襄阳风采的新地标,市民中心正开展内部装修,力争今年开馆。采用“探索之眼”创意的襄阳科技馆东津新馆外形时尚大气,预计2017年投入运营。

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绿化亮化工程锦上添花。道路建设“成网成片”,起步区道路基本形成循环;供水主管网铺设完成,日供水能力1万吨的汤店水厂已具备供水条件;王河变电站去年年底正式送电;天然气主管网和北还建小区、东津世纪城内部管网已完成铺设,可实现供气。

按“碧水穿城过、百路林中行、一湖一世界、一路一风景”的理念规划、设计和建设新区景观,在建景观工程项目达12个,总投资约20亿元,完成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苏岭大桥按计划进度全面开工,科慧公园、汉江公园、楚山公园、西溪水系即将开工建设。

随着汉十、郑万、襄荆宜高铁在东津新区共设车站,这里将成为3条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让新区成为聚集发展要素的洼地。

抢抓高铁建设机遇,打造新的增长极。东津新区已完成东津高铁站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了高铁商圈的规划工作,依托东津高客站,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枢纽商业旅游服务中心、创意文化交流中心、区域服务总部基地、商务外包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培训基地”等五大综合商贸区。

产业集群——积聚发展新动力

“比起把服务器放在外地,使用华为云服务器,用户访问速度更快,还降低了沟通和管理成本。”襄阳酷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肖红雷说。

去年9月7日,作为“襄阳云谷”核心项目的华为企业云华中大区中心投入试运营,襄阳成为华为公司华中大区产业支撑中心、乃至全球云服务业务承接中心。

目前,华为企业云已为20家襄阳政府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为20家企业提供云服务。华为将与襄阳共同打造华中智能制造中心、现代汽车服务中心、华中电商服务中心、华中大数据处理中心,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上下游产业链。

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在东津新区成立之初,省委、省政府就对东津新区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隆冬时节,东津新区塔吊林立,重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

在以“襄阳云谷”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东津新区着力建设以电子信息(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支产业发展体系,集聚效能逐步显现。

化六建总部大楼正在装修,今年年底可入驻;九华互联项目总装设计中心主体已完工;华科工研院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东津世纪城项目已建成400万平方米,成为新区商业开发引领项目。

东津新区在建和拟建产业孵化中心面积达10万平方米,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世界500强企业甲骨文公司Oracle(襄阳)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项目落户浩然创业街“双创”平台。襄阳灵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智能设备、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同景新能源光伏组件厂及光伏电站项目等相继签约落地。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在东津新区拔地而起,引领产业不断升级。

干在实处——升腾跨越大气场

一座城市的梦想,是一群人对美好生活的执念。“城市好,我就好;我好,城市会更好。”这是襄阳人坚定的信念和追逐的梦想,更是东津新区全体干部和建设者们的共同追求,他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把“在工地解决问题、在基层服务群众、在一线体现效率”视为工作常态。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内生动力汇聚迸发。东津新区坚持做全市改革创新的实验田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不断探索新区建设的新理念、新机制、新路径。着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高效能”管理体制。新区开发之初,按照大部制原则,避免上下对口、因人设岗,坚持聚焦主业、因事设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设置“一办六局”,每个职能部门都综合了传统政府架构的十几个部门职能,保证新区沿着“统一规划、分片建设、集中重点、全力突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

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深化工程代建制,新区95%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都委托专业团队代建管理。

创新督办落实机制,实施一日一碰头、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总结的“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和一日一督办、一周一快报、一月一考核的“三个一”工作督办机制,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

眼下,以“百日大会战”为抓手,东津新区全体干部正紧盯目标任务,强化督办考核,抢抓工程进度,以“一核一带一站”建设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

“看东津的干部作风,就看到了信心;选择东津,就是选择襄阳的未来。”襄阳世纪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林为善对东津新区充满信心。

实干为梦想护航

东津新区日新月异。变化在东津小学孩子们的笑脸上,在四通八达的马路上,在全新勾画的天际线上。

不变的是襄阳人对东津新区承载襄阳“中心城市梦”的热切期待,是新区干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是新区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的行动力。

省级战略,市级实施,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从三年前的“城市东进,决战东津”,到如今的争创新区,政策一脉相承,发展气场日日升腾。筑梦之机千载难逢,圆梦之旅时不我待。东津新区争创新区,恰逢其时。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各级干部唯有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全面提升精神区位,分秒必争,奋力拼搏,干在实处,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全面覆盖、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力争搭上国家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快车,才能不辜负这大有可为的好时代。

张文涛:与新区一起成长

一张蓝图,一片锦绣。70平方公里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市民中心等十大公共工程快速推进,华为云计算、甲骨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东津崛起一座城”正从梦想变为现实。

这是无数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东津新区(经开区)东津镇党委委员张文涛是建设者中的一位。

清晨6点起床,7点半准时到农户家,晚上10点后回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十几个。这是东津新区起步区房屋拆迁时,张文涛的工作状态。2012年初,被抽调到东津新区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工作后,张文涛吃睡在田间,工作在烈日下,挨户上门做工作,连续奋战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与拆迁群众和和气气交心谈心,平心静气化解纠纷,终打赢了这场“硬仗”,为内环线东津段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新市民公寓按期开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文涛说,目前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快速推进,各种急难险重工作多,对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区,“一个人干多个人的事,一年干多年的工作”是大家共同的工作标准,“5+2”、“白+黑”是大家的工作常态。2015年,奥体大道、内环南线东延段和汉十、郑万高铁等项目的征迁工作相继启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大家没有喊苦喊累,协调联系性的事务挤在白天干完,资金核算、数据分析、政策分析、材料撰写等工作晚上回家干,确保当日事当日毕。

每每听到人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东津今非昔比”,看着东津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张文涛心中总是涌起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觉得肩上的胆子更重,更加不敢懈怠。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工学博士向华:工研院落户东津新区以来,围绕襄阳的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依托华科的人才、技术平台,已先后为十余家襄阳企业提供服务。在东津新区,工研院一定能够获得新的机遇,迈入发展快车道。

东津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河:以前在武汉理工大学教书,来东津新区后,逐渐爱上了这里。在工地上流过汗,在医院献过血,也在襄阳买了房,已融入襄阳,成为新襄阳人。随着高铁站的落户以及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东津新区的明天将更美好。

襄阳科技馆东津新馆建设者孙祖潘:科技馆项目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主体钢构结构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屋顶、外立面幕墙安装和内部管道安装。空中俯瞰整个建筑,仿佛一只探索的眼睛望向天空。由于外形呈不规则布置、结构复杂,施工要求更为严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更多襄阳人打开启迪智慧的“科技之窗”。

襄阳技师学院教师曾莉:以前3个校区都处于市区,面积加起来仅有100余亩,发展空间受限,分区教学也增加教学成本和管理难度。如今,新校区规划占地1000多亩,新楼林立、设施齐全、绿树成荫。2015年9月搬迁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襄阳市公共实训基地相继授牌;2015年11月,成功举办湖北省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更彰显了办学实力。我坚信,今后学院一定会为襄阳输送更多技能人才。

东津新区实验小学五(1)班刘思寒:以前因为我家住的地方离学校太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便成了住宿生,每周只能和爸妈相聚两天。现在就近入学,每天可以享受着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暖,可以美美地在家里睡好觉,再也不担心迟到了。谢谢你,发展的东津;我爱你,和谐的襄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